站点介绍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农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准确评估其价值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判断都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相关内容。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指尚未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还不能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例如,幼龄的果树,在其结果前属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 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能够多年连续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进入盛果期的果树、产奶期的奶牛等。
- 植物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以植物形态存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经济林(苹果林、橡胶林等)、薪炭林等。这类资产的生长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 动物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以动物形态存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产畜(奶牛、母猪等)和役畜(耕牛等)。动物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计量基础主要涉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计量阶段 | 计量方法 | 说明 |
---|---|---|
初始计量 | 成本 | 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初始计量时,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对于外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成本为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如造林费、饲养费等。例如,购买一批奶牛,购买价款为 100 万元,运输费 5 万元,相关税费 3 万元,则这批奶牛的初始成本为 \(100 + 5+3 = 108\) 万元。 |
后续计量 | 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 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模式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在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但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需要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而是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资产的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市场行情、未来收益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常见的评估方法如下:
成本法适用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或者市场交易不活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该方法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考虑资产的培育成本、投入的物资和劳务费用、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再结合资产的损耗情况进行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对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其成本主要是培育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对于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需要考虑资产的折旧和损耗。例如,评估一片幼龄的橡胶林,其成本包括购买树苗的费用、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浇水、人工管理等费用,以及到评估基准日应分摊的土地租金等间接费用。假设这片橡胶林的培育成本为 50 万元,考虑到苗木的成活率等因素,经评估确定调整系数为 0.9,则该橡胶林的评估价值为 \(50\times0.9 = 45\) 万元。
主要计算公式:
\(V = C\times K\)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C\) 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历史成本
\(K\) 为调整系数
收益法适用于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尤其是那些能够稳定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并带来持续收益的资产。该方法通过预测生产性生物资产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的预期收益,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现至评估基准日,以折现后的收益现值作为评估价值。预期收益主要包括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或租金收入等,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和税费后的净收益。折现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市场利率、行业平均收益率等因素。例如,评估一群产奶期的奶牛,预计每头奶牛每年可产奶 5000 公斤,牛奶的市场价格为每公斤 5 元,每头奶牛每年的饲养成本为 10000 元,相关税费等为 2000 元,这群奶牛共有 100 头,预计剩余产奶期为 5 年,折现率为 8%。则每年的净收益为 \((5000\times5 - 10000 - 2000)\times100 = 1900000\) 元,这群奶牛的评估价值为 \(\sum_{i = 1}^{5}\frac{1900000}{(1 + 8\%)^{i}}\) 。
主要计算公式:
\(V = \sum_{i = 1}^{n}\frac{NI_{i}}{(1 + r)^{i}}\)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NI_{i}\) 为第 \(i\) 期的预期净收益
\(r\) 为折现率
\(n\) 为收益期限
如果存在活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交易市场,且有足够的可比交易案例,可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该方法以市场上相同或类似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通过比较评估对象与可比交易案例之间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评估价值。选择可比交易案例时,需要考虑资产的品种、生长阶段、质量、产量、市场供需情况等因素。例如,评估一批成年的肉牛,可选择近期在同一地区成交的、品种和体重相近的肉牛交易价格作为参考,考虑肉牛的膘情、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主要计算公式:
\(V = P\times K_{1}\times K_{2}\times\cdots\times K_{n}\)
其中:
\(V\) 为评估价值
\(P\) 为可比交易案例的市场价格
\(K_{1},K_{2},\cdots,K_{n}\) 为各项差异因素的调整系数
以下以某农场的一批果树为例,说明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该农场的评估基准日为 2025 年 4 月 11 日,这批果树为 5 年生的苹果树,已进入初果期。评估人员决定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经市场调研和专业分析,预计每棵苹果树每年可产苹果 100 公斤,苹果的市场价格预计未来 5 年保持在每公斤 8 元。每棵苹果树每年的种植成本(包括肥料、农药、人工等)为 200 元,相关税费等为 50 元。这批苹果树共有 1000 棵,预计剩余经济寿命为 10 年,折现率为 7%。
首先计算每棵苹果树每年的净收益:\(100\times8 - 200 - 50 = 550\) 元。
然后计算这批苹果树的评估价值:\(V=\sum_{i = 1}^{10}\frac{550\times1000}{(1 + 7\%)^{i}}\) 。
通过查询年金现值系数表或使用财务计算器可得,\((P/A,7\%,10)=7.0236\) ,则这批苹果树的评估价值为 \(550\times1000\times7.0236 = 3862980\) 元。
生产性生物资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台风等)和病虫害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产量下降、质量受损甚至死亡。评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如果果树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产量可能大幅降低,需要相应调整预期收益和评估价值。例如,一场洪水导致部分奶牛死亡,在评估奶牛群价值时,要根据实际存活数量和受影响情况重新估算收益。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会直接影响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期收益和评估价值。评估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价格波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如果水果市场价格下跌,果树的评估价值可能会降低。例如,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养殖生猪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评估价值也会相应减少。
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变化可能会对生产性生物资产产生影响。例如,环保政策可能要求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收益。评估时需要考虑这些政策法规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如果政府提高了对奶牛养殖的环保标准,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这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奶牛的评估价值。
深入了解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品种、生长阶段、生长周期、繁殖能力、产量和质量等特性。不同品种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在生长速度、收益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准确掌握这些特性是评估的基础。例如,不同品种的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不同,会影响其评估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气候、土壤、水质等。评估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生长和收益的影响。例如,在评估果园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果树生长,是否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等。
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时,要科学预测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合理确定折现率。预测收益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波动、生产成本变化等因素;确定折现率时,要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行业平均收益率等因素,确保折现率的合理性。
在采用市场法评估时,要谨慎选择可比交易案例。可比案例应与评估对象在品种、生长阶段、质量、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时,要对可比案例的交易价格进行分析,排除异常交易的影响,并合理确定各项差异因素的调整系数。
评估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判断,如生物资产的生长状况评估、收益预测、折现率选择等。评估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判断的合理性。
评估报告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结论明确。要详细说明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依据、评估过程等内容,以便使用者能够理解和信任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