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介绍
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用益物权,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精准评估海域使用权价值,对于海域资源的科学配置、海洋产业的稳健发展以及相关权益的有效保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全面且深入地从海域使用权的概念、取得方式、使用年限、评估方法、经典案例、特殊情况处理以及评估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剖析。
海域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依法取得的对海域的使用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
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取得。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公益性、基础性的用海项目,例如科研观测用海、航道锚地用海等。申请人需提交详细的用海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依据海域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进行严格审核。
通过公开招标或拍卖的方式竞得。该方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适用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海域,如旅游开发用海、大型港口建设用海等。招标、拍卖过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能够使海域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已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可依法转让其使用权。转让通常发生在用海单位因经营策略调整、产业升级等原因不再需要使用该海域,或者其他单位有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转让过程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以确保转让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海域使用规划。
海域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依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或情形来确定,具体如下:
序号 | 使用权类别 | 使用年限 |
---|---|---|
1 | 养殖用海 | 十五年 |
2 | 拆船用海 | 二十年 |
3 | 旅游、娱乐用海 | 二十五年 |
4 | 盐业、矿业用海 | 三十年 |
5 | 公益事业用海 | 四十年 |
6 | 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 | 五十年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年限届满后,海域使用权人如需继续使用海域,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一定时间内提出续期申请,经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若未申请续期或申请未获批准,海域使用权将终止。
根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所属的用海类型、评估对象开发利用状态和海域市场现状等,需选择确定适用的评估方法。常见的评估方法如下:
对于能够计算现实收益或潜在收益的海域,可采用收益法评估海域价格。该方法按一定的还原利率,将海域未来每年预期收益折算至评估基准日,以折算后的纯收益总和作为海域价格。其关键在于准确预测海域的未来收益和合理确定还原利率。未来收益的预测需考虑海域的使用方式、市场需求、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还原利率的确定则要综合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行业平均收益率等。例如,对于一个渔业养殖用海项目,需预测未来每年的养殖产量、市场价格,扣除养殖成本、税费等费用后得到纯收益,再根据合适的还原利率将这些纯收益折现到评估基准日。
主要计算公式: \(P = \sum_{i = 1}^{n}\frac{A_{i}}{(1 + r)^{i}}\) ,其中 \(P\) 为海域价格, \(A_{i}\) 为第 \(i\) 年的海域纯收益, \(r\) 为还原利率, \(n\) 为收益年期。
对于新开发的海域,或在海域市场欠发达、海域交易实例少的地区,可采用成本法评估海域价格。该方法以开发和利用海域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基础,加上正常的利润、利息和税费等来确定海域价格。在计算成本时,要全面考虑海域取得费、海域开发费、开发过程中的利息支出、合理的利润以及相关税费等。比如,填海造地项目,需计算填海材料费用、施工费用、土地平整费用等开发成本,再加上适当的利润和利息,以及可能涉及的海域使用金、税费等。
主要计算公式: \(P = (Q + D + B + I + T) \times K₂\) ,其中 \(P\) 为海域价格, \(Q\) 为海域取得费, \(D\) 为海域开发费, \(B\) 为海域开发利息, \(I\) 为海域开发利润, \(T\) 为税费, \(K₂\) 为海域使用年期修正系数。
对于待开发和再开发的海域,可采用假设开发法评估海域价格。该方法在测算出海域开发完成后的总价值基础上,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和利润来确定海域价格。运用该方法时,需要对海域的开发方案进行合理假设,包括开发用途、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等。同时,要准确预测开发完成后的市场价值和开发成本。例如,对于一片规划用于建设旅游度假区的待开发海域,需要预测度假区建成后的房价、租金收入等总价值,然后扣除土地开发成本、建筑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利润等,得到该海域的评估价格。
主要计算公式: \(P = V - C - L\) ,其中 \(P\) 为海域价格, \(V\) 为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 \(C\) 为开发成本, \(L\) 为开发商利润。
在海域市场较发达、海域交易实例充足的地区,可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海域价格。该方法根据市场替代原理,将评估对象与具有替代性且在近期市场上已发生交易的实例做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价格影响因素差异,在交易实例成交价格的基础上做适当修正,以此来确定海域价格。选择可比实例时,要确保其与评估对象在用途、区位、面积、开发程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例如,要评估一片旅游用海的价格,可以选择近期周边类似的旅游用海交易案例,对交易时间、交易情况、海域使用年限、区域因素等进行修正,得到评估对象的价格。
主要计算公式: \(P = P_e \times K₁ \times K₂ \times K₃ \times K₄\) ,其中 \(P\) 为海域价格, \(P_e\) 为比较实例的海域价格, \(K₁\) 为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K₂\) 为海域使用年期修正系数, \(K₃\) 为评估基准日修正系数, \(K₄\) 为价格影响因素修正系数。
在已有海域基准价格的地区,可用基准价格系数修正法评估海域价格。该方法针对评估对象价格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利用海域价格修正系数,在同一地区同类用海的海域基准价格基础上做适当修正,以此确定海域价格。海域基准价格是根据一定时期内该地区的海域市场情况和海洋功能区划等因素制定的。修正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评估对象与基准价格设定条件的差异,如海域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市场供需状况等。例如,某地区制定了养殖用海的基准价格,对于一片养殖用海的评估,需要根据该海域的水质、水深、交通条件等因素确定相应的修正系数,对基准价格进行调整。
主要计算公式: \(P = P_0 \times \prod_{i = 1}^{m}K_{i}\) ,其中 \(P\) 为海域价格, \(P_0\) 为海域基准价格, \(K_{i}\) 为第 \(i\) 个价格影响因素修正系数, \(m\) 为价格影响因素个数。
以下以某旅游开发用海项目为例,说明海域使用权价值的评估过程。该海域面积为 \(100\) 公顷,剩余使用年限为 \(20\) 年,当地海域市场较为活跃,有较多可比交易实例。评估人员决定采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
评估人员选取了三个近期成交的可比案例,相关信息如下:
案例编号 | 交易价格(万元/公顷) | 交易时间 | 海域使用年限(年) | 区位条件 | 开发程度 |
---|---|---|---|---|---|
案例一 | 80 | 1 年前 | 25 | 较好 | 已开发 |
案例二 | 75 | 2 年前 | 22 | 一般 | 已开发 |
案例三 | 85 | 半年前 | 28 | 较好 | 待开发 |
评估人员经过分析,确定各修正系数如下: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案例一 \(K_{11}=1.0\) ,案例二 \(K_{12}=1.05\) ,案例三 \(K_{13}=0.98\) 。
海域使用年期修正系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案例一 \(K_{21}=0.9\) ,案例二 \(K_{22}=0.95\) ,案例三 \(K_{23}=0.88\) 。
评估基准日修正系数:案例一 \(K_{31}=1.02\) ,案例二 \(K_{32}=1.05\) ,案例三 \(K_{33}=1.01\) 。
价格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案例一 \(K_{41}=1.03\) ,案例二 \(K_{42}=1.08\) ,案例三 \(K_{43}=0.96\) 。
根据市场比较法公式 \(P = P_e \times K₁ \times K₂ \times K₃ \times K₄\) ,分别计算三个案例修正后的价格:
案例一修正后价格: \(P_1 = 80\times1.0\times0.9\times1.02\times1.03 = 75.28\) (万元/公顷)
案例二修正后价格: \(P_2 = 75\times1.05\times0.95\times1.05\times1.08 = 85.13\) (万元/公顷)
案例三修正后价格: \(P_3 = 85\times0.98\times0.88\times1.01\times0.96 = 72.34\) (万元/公顷)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确定该海域的评估单价: \(P = \frac{75.28 + 85.13 + 72.34}{3}= 77.58\) (万元/公顷)。
该海域总面积为 \(100\) 公顷,则该海域使用权的评估价值为: \(77.58\times100 = 7758\) (万元)。
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具有特殊的价值属性。在评估填海造地用海的海域使用权价值时,要考虑填海成本、土地增值潜力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等因素。同时,要关注填海造地后土地的用途变更和开发利用规划,以准确评估其价值。例如,若填海造地后土地可用于商业开发,其价值会显著高于用于农业开发的情况。
当海域存在权属争议或其他纠纷时,评估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情况和可能的结果。如果争议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应当在评估报告中充分披露相关风险,并根据专业判断对海域使用权价值进行合理调整。例如,若海域存在与周边渔民的捕捞权纠纷,可能会影响海域的正常开发利用,从而降低其价值。
确保海域使用权的取得和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审查海域使用证书的合法性、有效性,核实海域用途是否与批准的用途一致,避免存在违法违规使用海域的情况。
考虑海域使用权的剩余使用年限对价值的影响。一般来说,剩余使用年限越长,海域使用权的价值越高。在评估时,要根据剩余使用年限对评估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评估时需考虑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潜在开发价值。对于已开发的海域,要评估其现有设施的状况、运营效益等;对于待开发海域,要分析其开发的可行性、开发成本和预期收益。
结合海域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价值评估。如果某类海域的市场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其价值可能会上升;反之,如果市场供过于求,价值可能会下降。
考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潜在的环境风险。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海域的使用价值,而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海域,其价值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时,要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对海域未来使用和收益的影响。
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如海域面积、收益数据、成本数据等,必须准确可靠。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并进行核实和验证。
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必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相互验证。
评估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判断,如还原利率的确定、修正系数的选取等。评估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判断的合理性。
评估报告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结论明确。要详细说明评估目的、评估方法、评估依据、评估过程等内容,以便使用者能够理解和信任评估结果。